磨石头的马学武:国宝出在我家乡
2024-07-22 22:46:55 石榴云

  石榴云/新疆日报 记者王晶晶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和田玉?为什么到今天人们还会把和田玉当做珍宝戴在身上?新疆和田玉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玉雕大师马学武给出了答案:和田玉温润的质地、柔和的光泽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人骨子里温和、善良和仁义的性格契合,和田玉是最具有中国人个性的宝贝。

新疆和田玉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玉雕大师马学武。本人提供

  第十四届和田玉石文化旅游节期间,疆内外十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共济一堂,在中华玉文化主旨演讲分会场,讨论玉雕传承与创新。“这一二十年,我完全沉浸在石头里,成了掉进石头缝的人,雕刻的过程,也是和石头对话的过程。”马学武说。

  相比人们对他玉雕大师的称呼,马学武说自己只是专心磨石头的人。“我是新疆人,国宝和田玉出在我的家乡,这样我才能在很小的时候接触到和田玉、玉雕,所以我为我的家乡骄傲。”他说。与和田玉相识的50多年间,他越来越深刻领略到和田玉的美。

  和田玉的美,往往需要通过细细品味才能发现,其色彩、纹理、光泽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却不轻易显露于外。有色玉赏色,和田玉赏质;有色玉美在形式,和田玉美在内涵。“我常常会认真投入地品一块和田玉,这种时候,和田玉就不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个有灵气和生命的个体,玉质是它的骨,凝脂是它的肌肤,灵气是它的魂。”马学武说。

  如果说古时,和田玉是身份的象征,如今人们对和田玉的喜爱,更像是对于高尚品德的一种追求。“不耀眼不媚俗的和田玉,有一种含蓄、超凡脱俗的美。这种美不仅完全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同时也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马学武说,“君子比德与玉,现在我们赏和田玉、佩戴和田玉,都是因为和田玉身上所蕴含的这种精神特质。”

  和田玉本身就具有观赏价值,不需要雕刻也是一件艺术品。20年前,马学武就在想,玉雕还能走多远,吃老本20年,今后他们还能雕些什么?“现在我算是找到了答案,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条腿坚持传承,一条腿坚持创新,创新的时候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把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融入到玉雕作品中。”他说。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马学武说,传统的玉雕作品的寓意有不少如“年年有余”“马上封侯”等等,这些寓意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文化。如今,时代变迁,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更为丰富,视野更为开阔。“我们应该抓住古人留下来的丰富的题材和文化遗产,进行发扬和创新,既要‘吃老本’还要立新‘功’,不断提高玉雕产品的艺术价值。”他说。

  马学武说,儿时,他最开心的就是面朝墙背朝房顶,认认真真雕刻一件作品,如今他还是很享受这种与石头对话的过程。“在我心里,对和田玉非常尊敬,所以我的每一件作品,都尊重和田玉的天然形态和内在的美感,最大限度发现和保留和田玉的生命感。”他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董潇涵]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