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促三交丨达西村的幸福时光
2024-10-16 11:53:1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

  秋日的阳光静静照在宽阔的巷道中,四周安静,只有风穿过树叶沙沙响。这里是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石榴巷,笔直的道路两旁,一个个小院掩映在绿色之中。

9月10日,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石榴巷近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摄

  走进闻遐迩的达西村,感受着通达的路网、亮眼的小别墅、热闹的巴扎、人气十足的农家乐……满眼都是繁荣富裕、生机勃勃的场景。眼前的达西村,让人很难想到:昔日的达西村是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贫穷村庄,没有一条林带、没有一块条田,全是沙土路、土坯房,去一趟县城需要走一个多小时,去一趟库尔勒市来回要一天,连村名“达西”也是“盐碱地”的意思。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引导下,达西村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蹚出一条致富路,过上了“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的生活,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文明村、民族团结进步村。特别是在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达西村回信,给达西村村民带来巨大鼓舞,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兴疆稳疆、重在基层”的殷殷嘱托,弘扬“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的达西精神,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我们坚持用红色资源润民心、用红色阵地聚民心、用先锋模范暖民心。”达西村党委书记夏提古丽·热合曼说,达西村以习近平总书记“五个要求一个希望”指示精神和复信精神为指引,持续扶持培育群众特色文化团队,成立达西“石榴籽”文艺小分队。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增强各族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达西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之魂。达西村的中华文化园中,武术、书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风行,该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活动,让各族群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达西村,村民吐尔逊·司马义二十余年来照顾汉族养女等民族团结故事广为流传,身边的感人故事更能激励村民,共同构筑“爱国、勤劳、团结、进取、感恩”精神之源。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给达西村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该村以红色达西争创AAAA级景区为主线,全面规划布局“六馆四区三街一园”,努力成为尉犁全域旅游集散区和旅游观光游玩首选地;持续开展“烧烤节”“梨花节”等活动,组织民间艺人和农牧民文艺演出队进行文艺表演,增强乡村文化旅游业吸引力。

  现在,以18户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的达西别墅区为基础的石榴巷不仅是民族团结示范点,更是达西村“家访式”游览路线;建起了乡村夜市、尉犁馕街、文旅商业街等,扩大各族群众公共的活动空间,丰富“游购”旅游要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讲好达西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共游的互嵌式村居环境。2020年8月,达西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9月10日,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达西展馆,讲解员正在讲解。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摄

  达西村的蝶变让参观者如潮,开馆10年的达西展馆成了参观者必到之处,夏提古丽曾在这里担任讲解员近10年。达西展馆自开馆以来,接待参观者达96万人次,而听过夏提古丽讲解的就在90万人次左右,最忙碌时,她一上午就要讲解10场。“讲好达西村各族干部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复信精神指引下,像沙漠里的胡杨一样根连着根、心连着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实际行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余若琪]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