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握手,传递着深化合作共赢的殷切期望;一阵阵掌声,鼓舞着创新之路上的奋楫笃行。
12月18日,昌吉州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总结全州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成果,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院士专家的交流合作,在全州上下发出持续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的动员令,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这是一场鼓舞人心的成果展示大会——
推荐入选自治区“天山英才”75名、“天池英才”47名、入选重点人才项目31个,攻克了特高压装备制造、光伏组件等62项关键核心技术……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5个、新认定自治区创新平台14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6家……会上,昌吉州2024年度人才工作重点成果、昌吉州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发布。
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创新合作大会——
全疆唯一一家煤炭领域技术创新中心——“新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中心”揭牌,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特电”工业大模型揭牌,“蓝山屯河中央研究院”揭牌,为4家新认定的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授牌;签订了“准东厦大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山东大学新疆研究院”战略合作协议、“新疆国际融合算力中心及空天一体化智算技术实验室”合作协议;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协议成功签约;4家银行与4家科技型企业签订授信协议,授信金额1.5亿元。
这是一场深入交流的思维启迪大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农村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陈化兰,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学教授吾守尔·斯拉木,高校代表、企业代表,聚焦科技创新的前沿趋势、技术突破、“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内容,共同探讨科技创新的路径与策略,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一份份重要成果的发布,一项项合作协议的签订,一个个激情满怀的发言……带领与会人员共同回顾昌吉州“昨天”的高光时刻、展望昌吉州“明天”的美好前景。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挺立潮头、紧扣脉搏的时代呼声,是准确识变、主动求变的深远谋划,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典范地州的具体实践。
回溯时光不难发现,一年来,昌吉州党委、政府动作频频,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从战略图景到实施路径再到成果转化,昌吉州科技创新走在全疆第一方阵。
1月11日,昌吉州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把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作为“十大典范行动”之一,明确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深化“两区”建设为引领,加强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合作,加快推进国家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级创新团队,切实激活昌吉州高质量发展的源源动能。
昌吉州党委常委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科技创新工作。
12月16日,昌吉州召开“创新驱动 质引未来”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昌吉州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情况。
满弓劲发、聚势赋能。昌吉州作为新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抢抓机遇、放大优势,积极融入新疆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构建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科技创新开放格局。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从“星星之火”到“星光灿烂”、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从“破土生根”到“拔节生长”、从“一枝独秀”到“一园春色”、从“招贤纳士”到“群贤毕至”……会议提出,昌吉州将以科技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从平台支撑、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开放合作、人才发展等方面,绘就出美好蓝图、凝聚起人心力量。
“我们将以培育科技型企业为重点,以研发平台为抓手,推动企业创新,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推进科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准东科技创新水平。”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孟宪民说。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地区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产业界共同答题问效。我们要共同努力创新,建立政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协同机制,以更高层次、更大力量、更全链条、更广范围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跨界融合、高效协同。”昌吉学院党委书记罗旭说。
岁序更替,昌吉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未改;与时俱进,科技创新浪潮澎湃,昌吉州有资源、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走在前、作表率,打造创新高地、发展宝地、投资福地,成为全疆科技创新排头兵。前路,需要我们继续爬坡过坎、勇攀高峰、追求卓越,走向科技创新引领的更加美好的未来。
(昌吉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左晓雨)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