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任江报道)新年伊始,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4年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十大典型案例,以及15家示范景区、20个民俗文化旅游优选点。布尔津县禾木村、疏附县新疆民族乐器村、皮山县塔吉克民俗风情园、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以及独山子区独库公路博物馆、昌吉市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等20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文化旅游点入选。
游客在阿瓦提县刀郎部落观看演出。资料图
旅游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桥梁和纽带,促进各民族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疆各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充分发挥旅游促‘三交’中的经济功能、文化浸润功能、深度交融功能、教育功能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段玉明说。
此次发布的民俗文化旅游优选点各具特色,展现了新疆深厚的历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古城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展示,成为了广大游客了解当地历史文化和锡伯族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窗口。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深刻感受到西迁的艰辛历程和保卫家园的信念,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温泉县博格达尔村传承发扬的戍边“卡伦”文化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窗口。
布尔津县禾木村则以其原始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这里四季分明,建筑风格独特,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游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到当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热情好客的民风,感受到了新疆各族群众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生动实践。
昌吉市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以其独特的红色资源和展览内容,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该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图片和实物,通过展示党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新疆发展历程的生动课堂。
段玉明认为,这批民俗文化旅游优选点的发布,不仅为新疆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新平台,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游客和当地群众通过旅游,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彼此,在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浸润下,进一步交往交流交融。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