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医院的服务,一级医院的收费,实实在在的医疗红利。”12月4日,市民张红伟在家附近的社区医院就诊,给她看病的是来自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的专家。
这得益于乌鲁木齐市持续深化医疗改革的又一新举措——成立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医疗集团、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和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医疗集团。三家城市医疗集团成立后,覆盖天山区、沙依巴克区、高新区(新市区)、达坂城区、乌鲁木齐县等5个区县的12个基层医疗机构。
资源下沉 不出远门看名医
59岁的张红伟家住扬子江路,最近几个月她饱受失眠困扰,本想去三级医院就医,但一想到就诊人多、候诊时长,看病的事一再搁浅。
最近,听说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帕力旦·吾布尔定期来扬子江路社区医院坐诊,她立即挂号,治疗了十余天已见成效。
“不出远门看名医,还免收挂号费,真是太方便了。”提起此次就诊体验,她笑着说。
作为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医疗集团的成员医院,扬子江路社区医院每周都有牵头医院的专家下沉至此坐诊,邓德强名医工作室、帕力旦·吾布尔名医工作室分站也在此挂牌。
同样受益的还有65岁的王昌德。他家住天山区,患糖尿病已十几年了。早听闻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铁路局院区内三科主任、主任医师朱红梅擅长诊疗糖尿病,但由于医院离家远,他迟迟没有去。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解放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在为居民诊病。记者张梦婷摄
城市医疗集团成立后,小区附近的解放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入了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朱红梅每周三都会来坐诊。
王昌德听社区干部说起此事,每周三都固定来社区医院挂号、诊病。他说,有专家指导用药,开药方便、离家近。现在血糖也已经控制平稳。
解放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丁芳介绍,专家下沉有助于提升一级医院的服务品质,同时对于辖区行动不便的老人,下沉专家会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团队一同上门诊治,让医疗资源走进群众家。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解放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医生在为居民治疗。记者张梦婷摄
远程问诊 享受高效诊疗
5日,贾女士在乌鲁木齐县人民医院做了CT检查,2小时后就收到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专家的远程会诊结果。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这一举措打破空间界限。
几天前,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医疗集团的一次远程会诊,为患者争取了救治时间。
47岁的吐先生家住乌鲁木齐县,几天前他因胸痛来到乌鲁木齐县人民医院就诊,医生初步判断是心梗。当日14时20分做完影像检查后,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将影像报告发送至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
双方医生会诊后一致认为需要立即手术,于是快速开通转诊绿色通道。转运途中,市友谊医院心脏中心的医师团队已经开始通过报告研究患者的病情,介入手术室同步准备。救护车一到,患者直接进入手术室,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听家人说,送我去医院的急救车在返程路上,我的手术已经做完了。”吐先生说,“病人未到,信息先到”的高效对接,为他的后续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市友谊医院健康部主任刘新红介绍,该院依托智慧健康乌鲁木齐信息平台与乌鲁木齐县人民医院建设了区域远程阅片诊断,由具备中级以上职称的诊断医师提供放射阅片诊断、远程CT阅片诊断、远程静息心电诊断等服务,解决了基层医院及医疗集团成员单位的影像诊断医师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
此外,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选派心内科、内分泌科、腔镜科、普外科、肾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等20余个科室的47名专家,每周一至周四赴医疗集团成员医院进行坐诊、查房、手术、业务指导等工作。
特色提质 赋能基层队伍
12月5日,在解放北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张丽一边在中医治疗区域治疗,一边对记者说:“这里的医生技术好,治疗仪器也很齐全。”
张丽今年58岁,最近一段时间睡眠质量不好,胳膊也常有麻木症状,就来到社区医院的中医科进行调理。
经过中医辨证,在此坐诊的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逯璐在张丽的耳朵上贴了一些“小豆子”,嘱咐其回去轻轻按压或摩擦耳部的这些穴位,达到持续刺激的效果。
逯璐说,根据张丽的症状,她为其设置了“耳穴压豆”治疗方案,这源自中医的耳针疗法,通过刺激耳部的穴位调解神经系统,多用于调节内分泌方面。
“加入城市医疗集团后,下沉的不止于每周十余名专家,还有一批新技术、新项目。”丁芳说,中医科就新增了穴位埋线、耳穴压豆、中药塌渍、小针刀治疗等多种中医疗法。 此外,牵头医院还为他们提供相关煎药设备,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开设了煎药服务,为基层百姓提供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专家下沉、设施配备,惠及群众的同时,更重在提升基层医生诊疗能力。
市中医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王珍珍从医6年,以治疗心脑血管病见长。医疗集团成立后,她来到汇月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同时还为该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师团队进行培训,通过小课堂、实操指导、病例讨论等分享先进经验和适宜技术。
市中医医院汇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丽说,市中医医院医疗集团依托牵头医院的人才培养机制,派扬子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参加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传承新发展项目名医工作室成员培训班,进修学习平衡火罐、刮痧疗法等,同时医疗集团内实现院际间医疗资源共享。
“将来我们会进一步优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机制,让优质医疗资源在基层扎根。”市卫健委医政科科长白羽说,将根据群众需求和基层实际,科学统筹集团资源,促进均衡布局,让优质医疗资源惠泽更多群众,守护好人民生命健康。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