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13名!看乌鲁木齐如何改善水体环境
2025-03-22 16:38:12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日前,生态环境部公布2024年1月至12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乌鲁木齐市在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的前30个城市中位列第13名。

  与2023年同期相比,乌鲁木齐市排名攀升了16个位次,从第29名跃升至第13名。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持续强化水源地治理保护,切实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美丽河湖建设,逐步改善了水体环境,提升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平。

  守护生命之源

  沿着乌鲁木齐市燕儿窝路一路向南,一片宁静的区域映入眼帘——乌拉泊水库。这里是乌鲁木齐市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源之一,承担着乌鲁木齐市一半以上生活用水的供给。乌拉泊水库的水主要源自乌鲁木齐河,这条河流从天格尔山一号冰川发源,一路蜿蜒流淌,滋养着乌鲁木齐大地。

乌拉泊水库管理站工作人员向市民介绍水库管理运行情况。资料图

  自《乌鲁木齐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实施方案》将乌鲁木齐河纳入国家良好江河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库实施治理后,乌鲁木齐市相继实施了天山一号冰川水源涵养区规范化建设、乌拉泊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等15个项目,乌鲁木齐河流域内现有水源涵养天然林、草地和河道生态带得以休养生息,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为彻底消除饮用水水源周边环境污染影响,乌鲁木齐市先后完成乌拉泊水源地农牧民、环鹏后峡基地职工易地搬迁工作,在完成一号冰川核心区牧民搬迁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缓冲区牧民搬迁和草场征收补偿工作。

  同时,不断加大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污水处理设施及水源地周边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乌拉泊牧民定居点排水管网工程,乌鲁木齐河流域沿线板房沟镇、萨尔达坂乡、永丰镇污水网管工程、托里乡乌拉泊村及达坂城区兴睦社区污水收集管网等截污纳管工程,水源地及水源地周边生活污水全部被收纳处理,从源头上守护了水源地的安全。

  “我们结合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整治,完成了51项水源地问题的整治销号,对清理拆除后的建筑场地进行生态修复。”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吴伟说。

  为不断适应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稳步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立法,新修订的《乌鲁木齐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在水源地日常管理方面,乌鲁木齐市持续探索智慧化手段,精准高效实施水源地监管。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等方式对水源地开展执法监管。定期监测饮用水水质,准确掌握水源地水质的变化和水质现状,并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水源安全状况信息、出水水厂和用户水龙头水质安全状况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让公众喝上放心水。

  “通过一系列举措,守牢公众生命之源,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饮水安全保障。”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满亚冬说。

  打好碧水保卫战

  乌鲁木齐市,这座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拥有乌鲁木齐河、水磨河、白杨河、白鸟湖、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乌拉泊水库、红雁池水库及和平渠等一系列河湖、库渠。

  近年来,这些水体经历着积极的生态治理与保护,展示着乌鲁木齐治水兴水的生态实践。这一切,离不开碧水保卫战工作的扎进。

3月22日,市民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河滨河景观带游玩。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摄

  乌鲁木齐市坚持“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完成“十大”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从源头减少工业污染排放;全面取缔市属范围内的“十小”企业,有效遏制小散乱污企业的污染问题;实现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集中治理,提升工业污水的处理效率和水平;建成区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污水处理厂尾水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有效控制农业污染源,推动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为全面守护河湖生态,一场针对河(湖)入河排污口的排查整治行动拉开帷幕,由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水务、城管、建设等相关部门组成排查工作组,采取人工徒步和无人机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乌鲁木齐河(湖)入河排污口的排查工作,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入河排污口均规范设置审批及标志设立、雨洪排口均备案登记纳入台账管理。

  每年夏季,穿城而过的和平渠,流水潺潺。“夕阳西下,和家人沿着和平渠散步,特舒服。”家住乌鲁木齐市珠江路附近的市民赵倩说。

  和平渠的滨水之景、街头游园的绿化灌溉、建筑工地的车辆冲洗,全部得益于乌鲁木齐市的再生水循环利用,让再生水成为“第二水源”,也成为乌鲁木齐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一环。

  乌鲁木齐市还开展了控制用水总量、严控地下水超采、实施柴窝堡湖生态保护、东道海子水体内源治理、白鸟湖湿地自然保护等系列措施,赋予了乌鲁木齐水韵与生机。

柴窝堡湖。资料图

  “通过精准排查、严格整治、长效监管,为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满亚冬说。

  今年,乌鲁木齐市将持续加强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开展乡镇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与勘界立标,实施重点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调查评估,推进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序实施和成效评估,全力守护水生态环境安全。

  推进美丽河湖建设

  3月16日,阳光正好。走进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公园,一幅水清岸绿、人鸟和谐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水磨水清可见底,水汽氤氲,野鸭在水面上嬉戏,鱼儿在水草间穿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态画卷。

  “最早的时候河水清清的,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来河边玩;后来水浑浊了,成了臭水沟,鱼不见了,也没人来了。”当天,和老伴来水磨河滨河景观带散步的乌鲁木齐市民王玉华说,经过治理,现在的水磨河水越来越清,环境也越来越美了。

3月22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河滨河景观带。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摄

  水磨河,作为乌鲁木齐市唯一一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曾因流域生活、工业、农业等污染废水私排乱排问题突出,河道淤积严重、河滨生态空间被侵占,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剧。

  为切实改善水磨河生态环境质量,还清净于自然,乌鲁木齐市以水磨河综合治理为抓手,通过实施系统规划、截污控源、精细管理、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一系列举措,全力开展水磨河生态环境治理行动。

  水磨河上游及沿线污水处理厂全部提标改造,下游建成退水管道,增加缓水池、跌水、湿地等自然净化环节,改善了水磨河水质。同时,在保留原有生态基底的基础上,做好“扩水”和“增绿”文章,实现流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提质升级。

  “经过不懈努力,水磨河实现了从‘纳污河’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的华丽转身。”吴伟说。

  随着综合治理不断推进,水磨河水生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生态系统的活力重新焕发。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国家稀有鸟类如侏鸬鹚、野鸭、白鹭、鱼鹰等纷纷前来此地栖息繁衍。

  乌鲁木齐市还在水磨河沿岸新建多个风格各异的滨水公园和生态湿地景观,沿河构建了绿色慢行系统,形成了“一河、五区、二十四景”景观风貌。

  2024年,水磨河治理项目荣获首批“美丽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典型案例”,成为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治理一张亮丽名片。

  水磨河的蜕变,是乌鲁木齐市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功范例。满亚冬介绍,今年,乌鲁木齐市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措施,全力推动“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推动更多河湖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目标,持续书写水生态环境优美篇章。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刘豪]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