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魏永贵
3月25日,哈密市恒顺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温室大棚内绿意盎然,在一排排植株间,一个小巧的设备十分显眼。这个名叫 “大棚卫士”的设备个头小,能耐却不小 —— 它集环境监测和智能调控功能于一身,能够实时收集大棚里的温湿度、光照强度等关键数据,堪称种植户的 “千里眼”“顺风耳 ”。
“它能24小时实时接收并发送数据,种植户收到数据后,可及时补水、对大棚进行通风、采光处理,提升蔬菜瓜果产量和品质。”哈密市农业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董力辉说,目前,哈密市恒顺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3076座温室大棚都已安装了 “大棚卫士”,在它的助力下,该农业基地冬春以来的蔬果上市量明显提升。
冬春时节是新疆蔬菜生产淡季。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提升冬春蔬菜保供能力。近年来,我区通过构建流通网、打造设施农业产业带、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冬春蔬菜的保供,各类蔬菜瓜果的市场价格波动也在可控范围内,城乡居民 “菜篮子” 更加丰盈。
抓流通:从万里之外到 “最后一米”
“这些菜是疆外的,品种多,价格不高。”3月25日,在乌鲁木齐市青年路一家社区菜店,市民王女士花了20多元,买了些白菜、黄瓜、山药、青椒。菜店店主说,这些菜来自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从云南运来的。
2024年12月,乌鲁木齐蔬菜行业协会与云南省玉溪市国际商会合作,在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设立了乌鲁木齐疆外冬春菜篮子保供基地(试点),这是乌鲁木齐市在疆外设立的首个冬春蔬菜保供基地。
3月18日,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青格达湖乡新联村,种植户遥控育苗大棚里的自动育苗喷灌系统。
乌鲁木齐蔬菜行业协会秘书长石迎宾介绍,在协会监测的30个蔬菜品种中,乌鲁木齐冬季产出的叶菜种类较少,其他种类蔬菜以冬储和反季节为主,地产蔬菜供给品种和市民消费需求有差距,而保供基地正好可以补充这一缺口。
抓好流通体系建设,是新疆蔬菜保供的重要措施。
3月23日,在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蔬菜交易中心,一辆辆满载蔬菜的货车缓缓驶入,LED显示屏上实时更新着当天各类蔬菜的平均价格、市场平均交易价格、产品成交量等数据。
“目前,市场供应蔬菜150余种、果品200余种,主要来自云南、海南、广东、四川等地,日均交易量超过9000吨,每天库存量保持在1.5万吨左右。”新疆九鼎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勇说。
从万里之外到“最后一米”,我区构建起覆盖城乡的三级流通网络。在乌鲁木齐,有700多家社区肉菜直销点;克拉玛依、哈密等地设立平价蔬菜肉类投放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推广“移动菜篮子”工程,利用新能源冷藏车实现行政村配送全覆盖;和田市通过“社区商业+智能菜柜”模式,将生鲜蔬菜配送时效缩短至30分钟以内。
扩规模:设施农业重塑“四季菜园”
走进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500亩智慧温室通过物联网系统精准调控温湿度,各类蔬菜瓜果长势旺盛,温室内春意盎然。
3月9日,在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新疆农业博览园的未来农业科技馆内,工作人员正在采摘番茄,打理蔬菜。陶维明摄
为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抓好蔬菜保供,各地州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把设施农业的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点。
2020年,南疆地区通过实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日光温室、连栋温室超50万座,形成了深冬以标准日光温室生产为主,春秋以大小双膜拱棚生产为补充的生产模式。如今,南疆地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占全疆种植面积的80%,成为新疆最重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
2024年,我区将发展戈壁设施农业写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总体方案》,支持在风沙危害区应用水肥一体化循环利用、无土新基质栽培等技术,发展戈壁沙漠设施农业。
在全疆各地,戈壁沙漠设施农业规模正迅速发展壮大。
喀什地区2024年种植蔬菜146万亩、总产量410万吨,面积、总产量均位列全疆第一。其中,日光温室发展到5.8万座、大田拱棚发展到47万座,年种植冬春蔬菜近32万亩、年产商品菜52万吨。
目前,喀什地区立足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和现代蔬菜产业链的战略定位,突出县域特色,引导蔬菜产业向专业乡镇、专业村聚集,着力培育5个地区级以上现代蔬菜产业园、38个蔬菜专业乡镇、364个蔬菜专业村,建成64个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基地。
冬季漫长的阿勒泰地区,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福海县、吉木乃县、布尔津县,地产的冬春反季节蔬菜成为保供生力军。冬春时节,阿勒泰地区为当地菜农提供各类服务保障措施,以平稳的价格,丰富的品种,保障城乡居民的“菜篮子”。
增产量:科技赋能激活“绿色动能”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且末县,23个“农光互补”项目将光伏板与温室结合,发电效率提升15%的同时,每亩蔬菜增收1.2万元。和田市区块链溯源系统覆盖80%的蔬菜基地,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查……科技赋能激活 “绿色动能”,“四季菜园”全年生产无忧,绿色有机果蔬产业集群建设呈现新亮点。
冷链物流的科技升级让“新鲜”触手可及。新疆九鼎农产品批发市场智慧冷库通过大数据预测需求,库存周转效率大幅度提升;喀什借助电商平台,实现地产蔬菜向周边地区的快速发运;伊犁州“移动菜篮子”工程配备温湿度监测设备,确保乡村配送损耗率低于5%。
3月21日,位于和硕县曲惠镇的新疆新投绿环种植有限责任公司温室大棚内,智能化温控系统正在运行。陈皓然 摄
在南疆地区,各高校与专业机构着力推动新型温室大棚的建设。
针对南疆的土地性质以及光热条件,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与塔里木大学研发出以太阳能利用为基础的柔性保温墙体日光温室、保温连拱大棚,可在戈壁沙漠上快捷安装,具有较好的抗风抗压和保温性能,成本较国内外同类温室低30%以上。
“我们正在探索更适合和田当地的温室棚型结构和管理策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史大炜说,戈壁沙漠温室采用太阳能主动截获与蓄能调温技术,同时减少碳排放50%至60%。
针对部分地方水含沙量大,滴灌方案需要作出改进。“我们将滴灌带的孔径变大,并为每座大棚配备智能球阀,利用统一的水肥智能管控系统实现了精准灌溉。同时优化创制了轻简化智能化日光温室,实现节能高效绿色的生产。”塔里木大学园艺与林学学院教师刘义飞介绍,目前,这项新型水肥管控技术配合新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已在和田地区广泛应用。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