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你先去验个血,结果出来后再来找我,最近春季胃肠道疾病比较多,平时要注意清淡饮食。”2月19日,在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张宝明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张宝明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2023年4月,他随第十一批连云港援疆工作组踏上这片土地,担任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后被任命为院长。
初到霍尔果斯,张宝明便敏锐意识到这座年轻城市医疗资源的短板:基层医疗设施薄弱、技术力量不足、急危重症救治能力有限。面对挑战,他带领团队深入牧区、社区义诊,足迹遍布霍尔果斯每个角落。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跪地抢救突发心梗患者,在手术室里完成首例全麻下肩关节复位术,这些瞬间为他一点点拼接出了援疆生涯工作的拼图。
张宝明(右二)在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为患者手术。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供图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医者“敢为人先”的勇气。2023年7月,72岁的周女士因肠粘连导致肠梗阻、体重骤降至37公斤,张宝明顶住压力,组织多学科团队完成这例复杂的腹腔粘连松解术。手术中,他手持剪刀、电刀与超声刀,如同解开一团乱麻般细致分离粘连肠管,历时5小时成功挽救生命,这场手术刷新了当地医疗纪录。
此后,他带领团队接连填补当地医疗空白:首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首例增强CT扫描检查、首例胃肠道手术……每一项“零的突破”都在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史上刻下深深印记。
张宝明深知,援疆不仅是“治病救人”,更要“授人以渔”。他与本地医生结成师徒对子,将胃肠外科微创技术、急危重症救治流程倾囊相授。为培育“带不走的医疗队”,他推动霍尔果斯医护人员分批赴连云港进修,主持制定医院三年发展规划,筹建血液透析室、新生儿病房等关键科室。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的门诊量不断提高,转诊率不断下降,他也被不少患者亲切地称为“健康守护神”。
张宝明统筹制定了各项制度的建立及编撰,以“国门医院”建设为契机,成立“名中医工作室”;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设立“中医文化特色体验馆”,搭建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
2023年底,他参与推动的霍尔果斯市人民医院“国门医院”正式揭牌,成为全疆首个具备涉外医疗资质的县市级医院。如今,这座医院已开展跨境医疗合作,为中哈边境居民提供急救绿色通道,在传染病联防联控中筑牢健康屏障。作为“国门医院”建设的规划者,张宝明常站在医院顶楼远眺国境线。
“国门不仅是地理标志,更是医者守护生命尊严的象征。”张宝明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