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加孜拉·泥斯拜克
2月28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完成了一场跨越5000公里的“生命之约 ”。
2月8日,伽师县患者依先生来到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喉肿物。2月18日,该患者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全麻下声带肿物活检手术,术后病理报告提示为癌前病变。这一次,患者为彻底切除喉部癌前病变病灶再次住院做手术。
2月28日,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在协助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医生完成远程机器人手术。姑力比亚·努尔艾力 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手术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下完成的远程头颈外科微创手术。当日,依先生躺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台上,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头颈外科专家陶磊教授在上海主刀,术中出血量不到1毫升,全程精准高效,实现医学人工智能和远程手术领域重要突破。
此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与高精度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手术中,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国产专科化经口手术机器人系统”技术,手术机器人通过柔性微创器械,经患者口腔直达咽喉深处,精准切除癌前病变病灶。
陶磊介绍,传统的咽喉部肿瘤微创手术使用显微镜下激光或内镜下等离子技术。这些手段有应用优势,但也存在病灶暴露受限,止血困难、手术切缘不清,单手操作不易控制等。相比之下,新技术针对于咽喉狭窄而弯曲的独特解剖结构设计,适用于咽喉部良恶性病变的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手术过程中,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喀什分公司全程提供5G定制专网与有线长途专网服务,为两地医院打造超高速、低时延、高可靠性和稳定的通信环境,确保手术指令与高清影像的实时传输,误差控制在毫秒级,为机器人精准操作提供了关键保障。
“如今,通过AI远程手术,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科技发展为医疗资源均衡分配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吴春萍说。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也为上海医疗援疆提供了新思路,一线城市的外科专家无需亲临现场即可将先进的手术技术输送到边疆地区,不仅提高了医疗援疆的效率,也能为边疆地区培养医疗队伍。
“这是上海医疗援疆的一次创新实践。 ”第十一批上海援疆医疗队队长、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院长陈尉华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与上海医疗团队的合作,推动更多先进技术在喀什落地生根。”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