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之路·行吟丨孔子学院架起一座“桥”
2023-09-20 20:57:55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华 刘翔 黑宏伟

  “每个人的一生,不论聪明还是愚蠢,不论幸福还是不幸,只要他一离开母体,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

  9月19日下午,当落日余晖洒向比什凯克国立大学的主教学楼,诗人艾青的现代诗歌作品《光的赞歌》从这幢厚重典雅建筑的一个窗户“飘”出,书声琅琅,诗韵流长。

  然而这里是吉尔吉斯斯坦,谁在诵读中文诗歌?

  带着疑问,循声而去,登上主教学楼二楼,答案便很明确——唯一一间挂着中式门楣的教室旁,“孔子学院”四字牌匾闪闪夺目。步入“院”内,是一群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各地的学生。他们正努力念准每一个字,目不窥园的眼神中,满是对中国文化的渴望。

9月19日,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各地的学生在孔子学院上课。刘翔 摄

  孔子的雕像就慈祥地立在学生们的身后,左右两边各书:“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古丽扎特·伊萨玛托娃担任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吉方院长第10年。“多年来,我和中方伙伴始终致力于为吉中各领域发展培养所需中文人才。”

  伊萨玛托娃所说的“中方伙伴”,是新疆大学。2008年6月15日,新疆大学与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合作,在吉尔吉斯斯坦建立起这第一所孔子学院。

  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成立后,按照孔子学院章程,逐步完善教学及日常管理制度,本着相互尊敬、友好协商、平等互利的原则,双方在中文教学和中吉教育文化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

  陈瑜是新疆大学2019年派至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的中文老师。她回忆,当时学生们学习中文的热情十分高涨,每次上课,几乎没有空座。“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共建国家‘中文热’持续升温。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和吉尔吉斯斯坦陆续又合作开设了3所孔子学院,几乎所有一流院校均开设了中文课。”

  究其原因,伊萨玛托娃认为,“中国取得的一系列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学习中文可以为吉尔吉斯斯坦年轻一代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

  孔子学院是中国看世界的眼睛,也是世界看中国的窗口。

  除了教授汉语课程,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还持续推广和普及中国现代文化。

  教室内,几十幅当地学生用国画艺术、剪纸艺术描绘中国以及自己国家人物和风景的作品依次摆开。楼下一层,则是于2019年揭牌成立的比什凯克国立大学“中国馆”。林立的书架上摆放着千余种介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等方面的图书和影音产品,电脑屏幕上则展示介绍中国文化的数字资源。

比什凯克国立大学“中国馆”。林立的书架上摆放着千余种介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科技等方面的图书和影音产品。刘翔 摄

  只有加强文化交流,才能促进中吉两国民心相通和共同发展。成立至今,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会议、讲座、节日庆典、文艺演出、图片展、汉语桥比赛等各类活动500余场次,数万人次前来参加。

  “孔子学院以语言为媒,架起了民心相通的友谊之桥。”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杜华表示,在孔子学院开展中文教学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孔子学院和当地民众之间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将友谊的种子传递至两国的友好交流中。

  当天,课堂上还有11名学生收到了来自新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比什凯克国立大学汉语翻译系学生阿布迪萨塔罗娃·努里扎是其中之一,她兴奋不已。

  “美丽的中国新疆是我们的好邻居,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她说,这次能前往新疆大学继续进修中文,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现在吉中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项目不断增多,进一步学好中文,毕业后将有机会到跨国公司工作,自己将从“一带一路”的受益者成为实践者。

  经过15年发展,如今,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已开设9个孔子课堂,10个教学点,中文学习人数超过4000人。

  “相信,未来随着中吉两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比什凯克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将为两国友谊作出更大贡献。”杜华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阿丽米热·艾斯卡尔]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