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 库尔班·尼亚孜
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校长库尔班·尼亚孜分享自己的故事。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龙 摄
我从小生长在乌什县依麻木镇。1982年,我考上新疆大学,成为镇上第一个走出乌什县的大学生。毕业后,我成为一名教师,后来又四处经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过去,交通不像今天这样便利。对新疆人来说,星星峡是新疆的东大门,出了星星峡,就算是出疆了。
几年沿海地区的闯荡,让我开阔了视野,也更重视教育。2003年,我决定拿出全部积蓄,在家乡创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多措并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从最初的2名教师87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45名教职工681名学生。2016年,我校毕业生穆萨·图尔贡以701分的优异成绩,成为乌什县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青少年成长追梦的故事背后,是新疆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的生动实践。
如今,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已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小学之一。最让人欣喜的是,很多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后,成了父母的“小翻译”“小助手”。
“天山南北,最美的建筑是学校。”这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识。新疆和国内其他省份一样,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越来越多新疆青少年儿童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米日古力·吾整理)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