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漫行龟兹,流连老城,一条小巷值得慢慢逛、细细读……
从颓垣败瓦、无人问津之地变成游客纷至旅游打卡地,库车“龟兹小巷”华丽蝶变引人注目,干群同心积极探索社会工作路径方法、创新实践“基层之治”令人深思。
“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干在实处,努力让大家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玛衣努尔·艾海提道出唤醒背街小巷、居民幸福升级的“密码”。
党建引领 广泛凝聚共识
平生看尽山千万,不及龟兹一片云。坐落在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库车市古称“龟兹”,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安西大都护府驻地,孕育了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
今天的库车,从地理空间上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充满活力与朝气,见证了库车日新月异的发展。老城则存储着龟兹的历史脉络和文化灵魂,沉淀着泛黄的故事旧影。
位于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的龟兹小巷,是库车老城区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街巷之一。
俯瞰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龟兹小巷夜景,远处高楼为库车新城。(1月6日无人机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周鹏摄
老城区的房子,大多以土木结构为主。随着岁月流逝,已经变得破旧,部分甚至是危房,基础设施差。这里的居民没有耕地,基本靠做小本买卖过生活。随着新城区加快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搬离,老城区人气越来越淡。改变现状、促进增收、留住原住民,成了辖区党员干部的当务之急。
旅游兴疆东风劲吹,尤其是独库公路火爆出圈,给萨克萨克街道党员干部带来启发——“改造提升小巷,用好库车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接住这‘泼天的富贵’。”
说干就干。街道在走访居民、征求意见、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选派干部前往喀什古城考察学习。
“旅游火爆,增加了古城居民收入,每个人精气神都很足。与游客频繁交流,还提升了居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的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萨克萨克街道文旅办主任张斌考察回来后认为,就冲这两点,不管有多难,都值得干。
20多场宣讲会,给居民把小巷改造的好处掰开揉碎说清楚,争取大家理解支持;辖区几十家商铺、小微企业捐资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改造200米小巷为阶段性目标,党员干部积极带头清除垃圾、平整道路,自学调配油漆、粉刷墙面,感染带动居民陆续加入其中。
“党员干部的努力、诚意与热情,我们都看在眼里。”年过六旬的小巷居民迪力拜尔·艾力木说:“大家在小巷夜以继日地干啊,那场面,火热、壮观!”
主动作为、实事求是、敢想敢干!龟兹小巷在最初没有任何资金保障情况下,没有文旅发展硬性任务指标的情况下,街道社区党员干部挺膺担当,群众深度参与,以有限的资金激活小巷内生动力,为老街区治理打开了新天地。库车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认可,提供资金和技术保障——小巷改造从200米延伸至1.2公里。
正如一位媒体同行所言,“全国大多数老旧街区改造是以政府出资为主,自上而下的改造方式。而龟兹小巷则是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广泛团结凝聚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开展工作,并取得预期效果,这点很难得。”
居民参与 人人献智出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旧巷焕新,留住哪些“老”,焕发哪些“新”,街道党员干部充分相信群众,尊重群众。
“因地制宜,在原有基础上‘绣花’。”玛衣努尔说,针对不同房屋、巷道布局,我们鼓励居民出点子、提建议,优中选优。每一块墙面、每一盆花、每一句话都是精挑细选,人人都是设计员、施工员。
比如,小巷中有一个牛车雕塑十分吸睛。牛车是过去人们耕地、赶巴扎的交通工具,如今已很少见。小巷里的人们希望游客到这里拍照打卡时,铭记过去的历史,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雕塑上方原本设计了一行字“坐着牛车去见你”,有人突然说了句“要不加个‘更牛’?”“坐着牛车去见你更牛!”大家细细一咂摸,感觉更特别,也有记忆点,马上采用了。
“坐着牛车去见你更牛”雕塑。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摄
再比如,小巷居民艾则孜·艾买提与街道社区干部共同清理出来一条曾是卫生死角的窄巷。当最后一堆垃圾打扫完毕,他站在巷中,抬头看见被“裁”成长条的天空,忽然灵机一动:“这条小巷以前没名字,今后叫‘天空巷’怎么样?”他的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现在,天空巷已经是龟兹小巷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每次遇见有游客在这拍照,他都会自豪地说:“这条巷的名字嘛,我起得。”
瓷器墙上,琳琅满目,有的是传统的青花瓷纹饰,有的带有浓郁的新疆风情,绘有瓜果、繁花等,都是居民们无偿捐赠的。
往小巷深处走,五彩斑斓的“油纸伞”在日光映照下洒下斑驳的影子。仔细看,这些伞却是用艾德莱斯丝绸所制。新疆与江南的“混搭”,是干部群众一起擦出的火花。
百花巷的名字,来源于居民养的百余盆花,每逢夏季,热烈绽放。
……
小巷各族居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为家园新生献智出力,完成从“旁观者”到“主人翁”的转变。
1月9日晌午,趁着温度回升,努尔司曼·马木提带领其他居民为巷子内保护古树的木栅栏刷油漆。“趁着冬闲保养好设施,为春季更多游客到来做好准备。”
努尔司曼原是一名家庭主妇,2023年5月加入巷子的改造和提升工作中,后被推荐为小巷卫生管理员,多了一个身份,多了一份责任,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我们老城居民过上了新生活,要守护好这里的一草一木。”她说。
共建共享 同绘和美图景
“大门颜色能否换换,天空巷就是蓝色的,再把门刷成蓝色的,有些重复。”1月7日,在社区组织的“龟兹小巷议事会”上,居民们就小巷里几幢古屋大门样式及颜色进行“头脑风暴”。最终,大家举手表决,通过了修复方案。
人民小巷人民建,人民小巷为人民。萨克萨克街道就龟兹小巷改造提升广泛充分征求民意,“小巷议事会”应运而生。
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库其艾日克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商户、社区群众召开“小巷议事会”。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周鹏摄
从小巷起名字到提升游客服务保障水平,共召开34场会议,组织社区干部、居民党员、商铺经营户、居民群众、网格长等2000多人次参加,商讨解决了100多个问题,除了变身网红巷的天空巷,还有干涸了12年的小巷水渠通水、路面硬化提升、卫生厕所提升……“小巷议事会”已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微阵地”。
“‘小巷议事会’始终以解决群众提出的‘关键小事’为基点,变坐等上门为主动问需。”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书记吴海斌说,我们通过健全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网格架构,将社区干部编入到网格中,做到“人在网格中走、事在小巷里办”,推动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与小巷治理融合,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因群众而生,因群众而美,因群众而火。如今,小巷已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人气回来了,往日繁华回来了,每个人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
居民玛日古丽·阿布都热依木在小巷入口处有一套房,曾经不值钱,现在可是黄金地段。她开了一家干果店,旅游高峰的时候,一天营业额就有1万元。“更大的收获是普通话水平提升很快,原来只会说自己的名字,现在能和游客讨价还价,全靠边做生意边学习。”
退休的阿布都卡德·买木提明大叔把自家房屋打扫出来,开了家茶馆。一杯两三块钱,便宜不说还能续杯,邻居、游客都爱来,喝茶弹琴跳舞,好不热闹。
许多以前搬离的群众又打开了尘封已久的大门,加固维修后,开门做生意。非遗文创、旅拍写真、餐饮民宿等30余家各类业态商家慕名前来开店创业,带动200多名居民家门口就业。
入驻商家越来越多,治理模式也要与时俱进。萨克萨克街道专门成立了文旅办公室和文旅公司,为居民、经营户和游客提供贴心服务。“有针对性地布局了一些业态,避免同质化。在服务质量、产品质量以及卫生环境等方面,也会给予建议和帮助。”张斌说。
3万元开始,200米起步,一次“微更新”换来了小巷“大蜕变”,撬动基层大治理——2023年以来,萨克萨克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领辖区各族党员干部群众,闯出了一条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文旅之路。在此过程中,不仅基础设施与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还通过构建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新模式,促进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赋予了小巷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
“今年,我们安排1400多万元资金,努力将龟兹小巷打造成多民族共建共享共荣共富的民族团结之巷,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老城更多小巷火起来,更多商铺热起来,更多群众富起来,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库车市委副书记、宁波市援疆指挥部指挥长杨勇说。
烟火正浓,乡愁如故,老城不老,正青春。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