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磊
从参加工作,到担任村干部,再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让村民富起来一直都是吴文秀的心头大事。
吴文秀是精河县托里镇伊吉林莫墩村村委会主任,她始终记着一句话:“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她说,人大代表就是要站在群众中履职尽责,为群众谋福祉、办好事、解忧愁。
2月11日,吴文秀(左一)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在新疆天业集团视察。逄子剑摄
让村民富起来,关键在兴产业。伊吉林莫墩村日照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种植棉花历来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零零散散的“巴掌田”“鸡窝地”,越来越制约村里棉花产业发展。
“土地零散,机械作业费工费时。”吴文秀说,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后,村里开展土地整合,引导村民进行规模种植、统一管理、机械采收。“我们规范了棉花品种,采用机采棉种植技术,统一打药、施肥,棉花亩产明显提升,收入增加了,日子更有奔头。”说到土地整合后的变化,村民杜彭博满脸笑意。
棉花种植“转型”后,吴文秀又开始关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问题。
“我在走访中发现,机械回收残膜成本高,直接影响土地承包人回收残膜的积极性。长期下去,会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吴文秀说。
经过深入调研,吴文秀领衔提出建议,希望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废旧地膜回收作业列入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范围,推动降低农田地膜残留量,提高地膜离田回收利用水平,健全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办理,相关惠农政策已经在基层推广。
吴文秀(左)在伊吉林莫墩村的棉田内查看节水灌溉情况。受访者供图
2024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集中视察期间,吴文秀来到新疆天汇康拜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以棉花秸秆为原料生产出高性能无醛级生态人造板。“这一技术创新让我对棉花秸秆回收利用有了新思路。”她当即将这一做法告诉了精河县农业农村局和相关企业负责人。“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后,县里一企业引进了利用棉花秸秆制作托盘的机器,并于去年11月投入生产。”吴文秀说,“今后,将继续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视察期间,她又将视野投向数字经济和设施农业,希望带领乡亲们在乡村全面振兴中有大作为。
吴文秀说,新时代、新农民,不仅要口袋鼓,更要精神富。她积极申请援疆项目资金,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委会大院内建起了130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阵地,办公设备及软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村民们既能到宽敞的会议室开会议事,又能在文化活动中心开展文娱活动。村里开办技能培训班,月嫂培训、挖掘机培训、电商培训……各式各样的技能培训让村民掌握了一技之能,有了更多就业选择,收入不断增加。
“推动乡村振兴,物质和精神都要抓好,缺一不可。”吴文秀说,要用心当好人大代表,尽心为民履职尽责,不负各族群众信任,为描绘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作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手记: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