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春天是牧区最忙碌的时候,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畜牧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刘明军最放心不下草场上奔跑的羊群,从去年冬天到现在,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一直跟着羊群跑,进行品种改良实验等。
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刘明军带着团队深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牧场和乡村,以绵羊品种改良、调节产业结构为重点,进行调查和研究。
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军参加所在界别小组会议。图片由本人提供
在科研上,刘明军一直坚持问题导向,每次深入基层,他的工作笔记总是密密麻麻记满生产上存在的问题、痛点与技术需求。返程后马上研究对策,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安排新的科研任务。
刘明军坦言,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品种改良等科研工作上的技术难点不断被攻克。如何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应成为关注的重点。
近年来,新疆多措并举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由畜牧大区向畜牧强区转变。2024年,新疆畜牧业生产平稳,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211.76万吨,比上年增长1.3%。
对于这一成绩,刘明军很欣喜,但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走访了多个养殖企业和牧场后,刘明军注意到,近年来牛羊养殖数量增长较快,而市场消费能力有限,从而导致牛羊肉价格普遍偏低,牧民养殖效益下滑、收入下降。为稳定畜牧业发展,去年新疆出台《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截至2024年底,“牧九条”首批到位补贴资金5.8亿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殖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强了企业预期信心。
“‘牧九条’对于一定规模的养殖企业初见成效。”刘明军在与农牧民交流中了解到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他认为,畜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遵从产业规律和市场规律,合理规划养殖数量和规模,真正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高转变。
此外,为了体现新疆牛羊肉绿色、有机的品质特色和优势,提高新疆畜产品市场份额,刘明军开展了“通过新疆特色草原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知名品牌”的调研。“如果新疆褐牛肉(奶)、哈萨克羊肉等通过申请地理标志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打造知名品牌,将有助于提高附加值,提高农牧民收入。”刘明军坦言,这对实现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将起到促进作用。在这方面,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制定体现自身特点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些也都是刘明军在牧区调研中关注的重点内容。
在刘明军看来,做好政协委员与科技工作者的角色融合,是一份莫大的责任。只有深入生产一线,走进广大农牧民家中,才能让科技创新更接“地气”,让履职建言更有“底气”。“我将继续为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刘明军说。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