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合木提·吾买尔江代表答光明日报记者:新疆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
2025-03-07 14:54:5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作为推动者和亲历者,我非常自豪地向大家介绍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3月7日上午,新疆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现场,就光明日报记者提出的新疆如何完成塔克拉玛干沙漠3046公里“锁边”工程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马合木提·吾买尔江作了回答。

3月7日上午,在新疆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马合木提·吾买尔江(左一)回答光明日报记者的提问。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由于其流动性强,时常风沙肆虐,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非常大,给周边各族群众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2023年6月,中国提出要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场阻击战中,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是重中之重。自治区党委带领新疆各族人民打赢了这场硬仗,用智慧和坚韧书写着绿色的“奇迹”,为世界荒漠化治理贡献了“中国经验”。

  马合木提·吾买尔江代表介绍,防沙治沙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程。新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提升防治整体效益。2024年,和田地区治沙面积超过290万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索形成了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模式。在水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区域采用生物治沙,种植梭梭、红柳等耐旱植物。在不具备水资源条件的区域主要以工程固沙为主,在风沙前沿铺设草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固定流沙。并充分利用和田丰富的光能资源,探索发展光伏治沙,“光伏板上发电,光伏板下绿草成茵”被中外媒体广泛报道。

  防沙治沙不仅是一项艰巨的生态任务,还是一项惠及民生的经济工程。新疆将生态环境治理和沙漠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实施了一系列特色养殖、特色林果和沙漠旅游项目。比如,新疆创新沙漠特色中草药肉苁蓉种植模式,不断完善“产加销”链条,让群众沿着产业链条增收致富。

  讲到这里,马合木提·吾买尔江代表举例说,和田一家治沙专业合作社2013年起承包10万亩防沙治沙地,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和实践,成功种植2.2万亩梭梭,并成功接种肉苁蓉,在实现防沙固沙生态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沙漠生态环境修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沙进人退”又是一个现实的挑战。新疆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既拿出有力举措阻遏沙漠肆虐,又着眼长远,注重生态系统整体修复,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

  “下一步,新疆将巩固治沙成效、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共同参与,调动各方资源力量参与到防沙治沙中来,更好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双赢,为巩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新疆力量。”马合木提·吾买尔江代表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赵玉伟]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