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联动丨同心筑梦 携手共进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齐心干!
2025-03-11 09:15:00 石榴云/新疆日报

  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

  编者按:

  民族团结就像阳光和空气,每个人都离不开。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做好新征程上的民族工作,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凝聚各民族携手奋进的强大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广西日报联合新疆日报、内蒙古日报、宁夏日报、西藏日报进行联动报道,讲述各族干部群众构建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故事。

新疆:

  “让各族群众成为有情感共鸣的一家人”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春香

  “互嵌式社区不是简单的空间嵌入,而是让各族群众在柴米油盐中,成为有情感共鸣的一家人。”全国人大代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托里镇伊吉林莫墩村委会主任吴文秀说。

  吴文秀所在的伊吉林莫墩村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村,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锡伯族等各族村民和睦共处,是建设互嵌式社区的鲜活样本。吴文秀以基层实践为例,提出建设互嵌式社区需在日常生活中实现“生活化融合”。

  她认为,在互嵌式社区建设中,最初的嵌入体现在空间布局上,各族群众在同一社区共同居住,随着共同参与生产活动、社区事务,行为上相互交织,使社区成为各族人民心灵相依的温暖家园。

  “同劳动同欢笑,汗水里泡出真感情。”在物流园、合作社、生产车间,不同民族在工作中增进了解,共同成长;在夜市小摊、街边小店,各族摊主交流心得,烟火气中拉近彼此距离。

  共歌共舞,多元文化在交流中相互融合。吴文秀建议,建设社区文化中心,组织民族文化活动,促进交流和互动,增进了解与欣赏。比如,托里镇各村轮流举办“村晚”,各族村民自编自导文艺节目,其乐融融。

  互助服务也是凝聚民族情谊的重要途径。伊吉林莫墩村“爱心妈妈”志愿者团队通过关心关爱各族留守儿童,在互动中增强民族团结。

  吴文秀表示,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扎根生活点滴,让各族群众在工作、生活、文化娱乐中自然融合,构筑起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

  亲如一家 共享欢乐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任春香

  “小手拉大手,冠军在招手”“一起嗨一起赛,快乐永不败”……3月1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二道桥街道固原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热火朝天。呐喊声、欢笑声交织回荡,一场“趣味运动手牵手,民族团结心连心”的运动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民族干部群众和小朋友们踊跃参加,在比赛中加深情谊。

  像这样的温情场景,在固原巷社区几乎每周都会上演。这是14个民族共居的大家庭,大家比邻而居,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实现心灵相依,绘就民族团结美好画卷。

  社区举办“跟着二十四节气去旅行——春雷响,万物生” 活动。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节气知识,制作昆虫剪纸,展示他们心中虫鸣蝶舞、春满人间的美好时光。

  “社区组织多种活动,引导孩子们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固原巷社区党总支书记张耀文说,社区依托“阳光巴郎”青少年之家,开设国学、书画、舞蹈、剪纸、京剧、诵读等兴趣课程,让孩子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孩子们的成长,国学课堂指导老师哈斯叶提·吾斯曼都看在眼里。“从最初的懵懂好奇,到现在主动诵读经典,爱读历史故事,孩子们从经典中汲取养分,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她说,自2017年以来,已经有800个孩子到国学班学习。

2024年3月9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二道桥街道固原巷社区的孩子们在国学课堂朗诵诗词。孩子们在这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快乐成长。(资料图片)

  社区还成立了非遗工作室、老年舞蹈队、老年合唱团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今年是星光老年合唱团成立第15个年头,不同民族的老人因热爱音乐相聚,舞台上自信歌唱,生活中亲如一家。”合唱团团长冯燕香说。

  每逢节庆,“百家宴”活动已成传统,除夕夜为高龄、独居老人张罗年夜饭也已持续13年,各族居民端出拿手美食,欢聚一堂,共享美好时光。社区居民阿提克木·玉送老人高兴地说:“院子里摆着满满的桌子,桌上摆着满满的盘子,烤肉的香气直往鼻子钻,大家唱歌跳舞,笑声把整个院子都填满啦!”

  社区里团结互助的故事数不胜数。70岁的李丽敏常夸赞邻居阿布都拉·奴尔买买提,家中有个大事小情,他总是跑前跑后热心帮助。老人感慨邻里关系好,大家串门聊天,互相陪伴不孤单。阿布都拉总是笑笑说:“一颗星星挂不满天空,一块石头垒不成山峰,各民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互相帮助才对嘛。”


广西:

  “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建设互嵌式社区”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何明华

  “三江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族群众在文化上交融互鉴。”全国人大代表、三江侗族自治县县长陈震表示,该县从民族文化挖掘入手,推动各民族在空间、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助力建设互嵌式社区。

  三江位于桂、湘、黔三省(区)交界处,总人口41.8万人,主要居民为侗、苗、瑶、壮、汉等民族,侗族人口占58%,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

  多耶、侗族大歌、刺绣、百家宴等种类繁多的非遗,是三江厚重的文化家底,也是民族地区共有的精神家园。三江在县城建设、城乡规划中植入侗族文化元素,打造“中国侗族在三江”城市IP;弘扬百家宴民族饮食文化、“月也”等节庆文化,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文化是三江旅游的‘魂’,也是各民族互嵌发展的体现。”陈震说,三江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富民”的发展战略,2024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

  此外,三江在社区治理方面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民族特色与时代特征的社区治理之路。比如,依托侗族地区特有的“款”文化、村规民约等约束力,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促进村寨和社区群众互敬互爱、互嵌发展。

  “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精心打造‘三江聚同心·耶歌铸团结’品牌,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造跨地区互嵌融入的新样板。”陈震表示。

  南宁市二桥西社区:

  “逢四说事”共建美好家园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何明华

  “今年的三月三活动,在曲目选取上能否有更多选择,年轻化一些?”

  “这个可以有,既不失传统又添加了新鲜元素。”

  “除了唱歌跳舞,能不能在广场开展抛绣球活动?”

  ……

  3月4日下午4时,南宁市江南区江南街道二桥西社区,正在进行主题为“逢四说事·构建互嵌式社区——侃侃心里话,共建家园齐心干”的议事活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融洽。

  当天前来说事的人员,有文艺队队长、舞台老板、社区工作人员、物业代表、居民代表、疍家船民,其中有壮族、汉族、仫佬族。

南宁市二桥西社区召开“逢四说事”居民议事会。梁冬苗摄

  大家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为即将到来的三月三社区活动出谋划策。居民代表的提议,经过“逢四说事”议事程序后,现场举笑脸牌表决通过。

  二桥西社区总人口1.4万人,生活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族等16个民族群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

  “我们通过‘逢四说事’引导各族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搭建社区‘逢四说事’议事平台,每月4日、14日、24日或星期四,组织各族群众聚在一起说事议事决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二桥西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潮说,大家坐在一起聊天商议,很多问题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解决。近三年来,征求意见1300余条,社区“兜底性”解决问题700余件。

  记者翻阅近年来的“逢四说事”记录本,一本本厚厚的册子记录着大家说过的大事小情,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老一小”、小区停车、物业管理、节日活动等,体现了民主,联结着民心。

  如今,在二桥西社区,“社区事务大家说、社区管理大家议、社区决策大家定”成为广大居民的共识,大家在这里守望相助,共建家园。

  “我是疍家人,我们原来在船上结婚时,都要举行疍家婚礼,上岸了担心疍家习俗被遗忘,我在‘逢四说事会’上提议定期举办疍家婚礼等疍家习俗的展示活动,得到一致通过。”对于社区建立的“逢四说事”议事机制,居民李婵珍连连点赞。

  说事结束后,李婵珍向大家发出邀请:“这个月要举行一场疍家婚礼,欢迎大家都来参加。”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桂林市举行,广西、新疆、内蒙古、宁夏等省区市的各民族演员同台演出,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黄云摄 摄

  “逢四说事”不止于说事,在这项机制的促进下,社区服务不断完善,居民关系更加融洽,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们社区歌舞多、笑声多、谦让多。”说起现在社区生活的变化,75岁的李桂南深有感触。她生活在这里近20年,是社区和谐文艺队队长。10多名队员来自不同地方、多个民族,大家常在一起唱歌跳舞,开展志愿服务。

  “逢四说事、逢事办事、办成好事、真情干事,促社区各族群众互嵌融居,共建共享幸福家园。”李潮说。

内蒙古:

  “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欢声笑语中扎根”

  内蒙古日报记者 薛晓芳

  “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和传播者,多年来,扎赉特旗乌兰牧骑以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为己任,通过歌舞、戏剧小品、长调、呼麦等艺术形式,展示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唱出北疆儿女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共同心声。”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乌兰牧骑副队长何买拉苏说。

  乌兰牧骑常年扎根基层,深入农村、牧区、社区、学校等地,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我们与当地的业务文艺骨干同台共演,每一场演出都是一次情感的交流盛宴,增进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与尊重,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欢声笑语中深深扎根于群众心间。”何买拉苏说。

  在开展文艺演出的同时,何买拉苏带领队员与各族群众深入交流,广泛收集创作素材,创作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由扎赉特旗乌兰牧骑创演的情景剧《战斗英雄邰喜德》、歌曲《北疆儿女爱祖国》《同心筑梦》、好来宝《民族团结一家亲》等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文艺作品,受到各族群众的喜爱,激发了大家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当前,内蒙古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扎实开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何买拉苏表示,作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将进一步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感责任感,紧扣时代脉搏,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

乌兰牧骑深入社区,将点单式文艺辅导送到群众身边。兴安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永生 律丙娟摄

  准格尔旗互嵌式发展工作驿站:

  构筑互嵌共融平台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 郝雪莲

  “谢谢你们,让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各民族就像一家人一样。”日前,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工作驿站里,维吾尔族同胞伊不拉音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

  前不久,伊不拉音来到准格尔旗,需要尽快找到出租房安顿落脚,但人生地不熟,不知道该去哪里找房源。最后,在准格尔旗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工作驿站志愿者的帮助下,找到了满意的房子。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号称“鸡鸣三省”,享有“漫瀚之乡”美誉。这里28个民族36万各族儿女,不分你我,相亲相爱,携手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2024年,准格尔旗创建全区首家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工作驿站,为各族群众构筑互嵌共融平台,实现“三大板块”“六大服务”:基础服务板块提供各类惠民政策咨询、就业创业技能咨询指导;暖心服务板块提供法律援助、矛盾调解、志愿服务;专业服务板块为各族群众开通线上小程序服务。截至目前,已有60余名志愿者参与驿站工作。

  来自河南的老许在准格尔旗一家工程设备租赁站务工,年前准备回老家,可工资却迟迟没有拿到。无奈,他找到了准格尔旗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工作驿站,志愿者联系了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详细说明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并提交了相关证据材料。同时,也与租赁公司的负责人取得联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驿站志愿者不懈沟通交涉,老许终于拿到了拖欠的工资,连声道谢。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做好各族群众互嵌式驿站工作,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我们构建美好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准格尔旗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王永军说,将以互嵌式驿站为依托,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西藏:

  “推动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得更加绚丽”

  西藏日报记者 丹增平措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最坚实的根基。”全国政协委员、日喀则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尼玛琼拉说。

  尼玛琼拉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日喀则全市上下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深入实施“村(居)干部文化素质提升工程”和“村干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育攻坚行动”,民族团结取得显著成效,5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江洛康萨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共建共治、文化交流、志愿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十促法”,实现各民族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与和谐共处;桑珠孜区民族团结广场,是各族群众进行文化交流的好地方。夜幕中,周边居民区和商圈的各族干部群众经常在此欢跳锅庄舞,该市已建立168个类似这样的民族团结广场。无论在繁华的城市街道还是广袤的农村牧区,都能看到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温馨场景。

  “今天的日喀则,民族团结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尼玛琼拉表示,日喀则这座汇聚了众多民族的边陲城市,将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核心价值,紧紧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基础,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共同守护好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推动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拉萨市鲁固社区:

  推动全方位互嵌

  西藏日报记者 央 金

  “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鲁固社区将不断丰富互嵌式社区的实践路径,推动各民族在雪域高原这片热土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近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八廓街道鲁固社区党总支书记强巴扎西说。

  鲁固社区居民委员会组建于1987年,辖区内共居住着藏族、汉族、回族、土家族、蒙古族等12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嵌入式生活、游客与本地居民嵌入式体验、多业态嵌入式发展、现代城市和文化古城交融的社区。

  “社区每周都会安排志愿者开展双语课堂,在社区生活、做生意的汉族、回族等各民族的居民和租户经常主动过来学藏语;社区藏族居民也很喜欢到双语课堂学习国家通用语言。通过学习,社区里的各族居民能更好地沟通交流。在民族团结氛围的熏陶下,社区已组建16个民族团结家庭。”鲁固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工旦增卓玛说,鲁固社区是西藏唯一的全国双语学习特色村(镇)。

  鲁固社区探索推行“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思路,坚持把网格化管理作为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有效载体,健全完善“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联户代表”组织体系,形成了多元主体、多元协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将为民办实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嵌入网格化管理中,变“坐等群众上门”为“主动下沉服务”,将问题解决、居民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网格最前端,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拉萨市鲁固社区各族干部群众制作美食欢度节日。 西藏日报记者 央金摄

  “56个民族都是一家人,谁也离不开谁,我们都要相亲相爱,要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78岁的鲁固社区居民次仁朗杰老人说,他在鲁固社区生活了50多年,大院里各族同胞、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十分和睦。

  围绕“一老一小”,鲁固社区深入开展“敲门行动”“结对帮扶”活动,持续走访关爱慰问辖区各族同胞,落实低保、临时救助、学生“三包”等各类惠民政策185户,不断凝聚起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强大合力。开展“浸润童心·欢乐童享”“藏历新年·走切玛”“团结九月· 石榴籽红”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0余场次,促进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宁夏:

  “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宁夏日报记者 杨超 马赛尔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道路上,每一步探索都意义非凡。”刘建国说。身兼宁夏律师协会会长、宁人律师事务所主任等多重身份,刘建国凭借深厚的法律专业素养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深入调研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时,刘建国有着深刻的思考:“互嵌式社区绝非简单的居住空间融合,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载体。”

  谈起推动互嵌式社区建设的务实举措,刘建国表示,在顶层设计层面,政府要制定科学规划,打破民族居住单一格局,引导各民族群众在社区内有机融合。同时,注重基础设施均衡配置,让各民族群众均能享受优质公共服务。在文化融合方面,建议社区多举办民族文化节、民俗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以文化为纽带增进民族感情。此外,鼓励各民族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决策与管理,增强归属感与责任感。

  “身为法律工作者,应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凭借专业知识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提升其法治意识。”刘建国说。作为政协委员,他也会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责,深入基层调研,及时反馈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的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政策完善与落实,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添砖加瓦。

  银川市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共享社区:

  同心同德同心同乐

  宁夏日报记者 杨超 马赛尔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共同团结奋斗”……来到银川市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共享社区,随处可见与民族团结相关的宣传标语,引人注目。

  “社区总人口4208人,其中少数民族有满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等,是一个嵌入式、各民族共居的社区。”3月3日,共享社区党委副书记高元希介绍。共享社区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处处传唱着“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时代音符。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上,宁夏代表团的运动员表演《和美宁夏 我们共同的家》。宁夏日报记者 王晓龙摄

  一次推己及人的活动,带来了一场长达10年的结亲互助。

  “那时,我儿子在外地上大学,有次生病了,我着急却过不去,当时就盼着有亲戚朋友能在他旁边给予帮助。”共享社区党委书记刘丽娟说。正是这次经历,让刘丽娟萌发了一个念头:“后来我就想,我们这儿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他们是不是也会有同样遭遇?”2015年,共享社区联合北方民族大学开展“结亲互助”活动,组织辖区居民家庭与学校各族学生结对子。“当时只有3个家庭结对,如今,西夏区有66个家庭先后与维吾尔族、藏族、土家族、壮族等73名学生‘结亲’。”

  在共享社区,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坚持多年的具体行动。共享社区打造“同心同德、同心同乐、同心同助、同心同安、同心同富”党建品牌,通过书香社区建设、最美民族团结家庭评选等活动,形成良好风气,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银川市兴庆区丽景街街道双庄社区举办“红心向党迎七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主题活动,居民们身着华丽的民族服饰跳起舞蹈。宁夏日报记者 马楠 王洋摄

  “高书记,我今天画了一幅民族团结的漫画。”88岁满族老人马良凯向高元希“献宝”。自2018年起,马良凯先后为社区“图说小报”画了100多幅漫画,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主题。“我是社区‘大家庭’的一分子,也希望能为民族团结贡献一份力。”马良凯老人道出心声。

  “社区搭建平台,让各族居民在这里不分彼此、同心同乐,民族团结也与居民生活有机融合。”刘丽娟表示。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阿丽米热·艾斯卡尔]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