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北坡城市群:从“盼蓝”“晒蓝”到“常态蓝”
2025-03-21 09:57:00 新疆发布

  说到大气污染,生活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伊犁河谷等地的朋友再熟悉不过了,大家从“盼蓝”,到现在社交平台“晒蓝”,一段段新疆“常态蓝”的记忆片段留在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美丽新疆的靓丽底色。

图片

乌鲁木齐市(资料图片)。

  天山北坡城市群与天山北坡经济带高度重合,是新疆经济最发达、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对全新疆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带动作用、辐射作用、示范作用。然而,受地形地貌限制以及工业污染困扰,这一区域大气环境曾面临着很大压力,特别是“乌—昌—石”区域(主要包括乌鲁木齐、昌吉、五家渠、石河子等地)。

  下定决心彻底解决

  2023年,围绕“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成因,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开始高频次、密集展开调研,并连续三年将“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中。

  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兵团将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提级管理,深入推进区域同防同治和兵地联防联控。近日在伊宁市召开的“自治区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调度会”,之前也在区域内其他城市召开,成为落实兵地联防联控机制的“常规动作”。

图片

2024年12月31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马兴瑞、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在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认真听取大气环境整治工作汇报,逐一分析污染成因,研究工作对策。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崔志坚摄

  2024年岁末,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乌鲁木齐、五家渠、昌吉调研,现场听取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工作汇报,研究工作对策。

  在自治区党委高位推动下,自治区、兵团各地区各部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分工协作、共同发力,全面深入推进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

  经过治理,2024年,天山北坡城市群优良天数比例已经达到90%。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9.7%和14.9%,“乌—昌—石”区域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3%,特别是乌鲁木齐市经过几年的治理,优良天数上升到312天,优良天数比例已超过85%。

  成绩的背后,可以总结的东西有很多,比如:

  统筹区地县乡村五级力量,协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区域同防同治和联防联控;

  在强化企业治污、严控压减燃煤、发展绿色经济等方面,推进末端管控与源头治理的有机结合;

  抓好科技赋能大气治理,大幅提升监测预警水平,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

  ……

  实践启示着我们,蓝天等不来,而是拼出来的。老天不帮忙,人就要更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推进,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就一定能从“盼蓝”“晒蓝”到“常态蓝”。

图片

乌鲁木齐石化落实“一企一策”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擦亮头顶蓝天。图为乌石化厂区。董军摄

  从“坚决打好”到“深入打好”

  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讲到,2024年,全国的PM2.5浓度为29.3微克/立方米。同时介绍,生态环境部调整了PM2.5浓度发布的规则,从过去发布整数位调整到小数点后面一位,也正是为了更加精准、更加客观地反映各个地方在大气环境治理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治理成效,那就是“0.1微克、0.1微克地去抠”。

  直观上来看,这是为了更加精准地反映大气环境的治理成效,但深究起来,其实揭示的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已经从“坚决打好”发展到“深入打好”阶段,进入了锱铢必较的“深水区”,对抓工作的精神态度、细致程度、推进深度,都提出了更高标准、更实要求、更大挑战。

  为此,今年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污染整治工作可以用一个字概括——“细”。

  会议提出,要把《自治区“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2024—2025年行动方案》和《自治区2025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实施方案》中明确的重点任务抓实抓细,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加强科技攻关助力大气治理“追根溯源”。过去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抓在表面、火力覆盖的粗放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工作形势需要,只有把“为什么”“是什么”的根本问题搞清楚了,才能实现靶向施治、精确打击,才能推动大气环境治理向纵深迈进。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当前,新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特征依然明显。因此,实施结构性根源性减排将是未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同时也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挖源头减排空间。源头减排是指从污染产生的源头入手,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从而直接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这种策略相比末端治理更为有效,因为它能够在污染产生之前就进行控制,避免了污染物的排放和后续处理成本。

  着力提升大气环境监测监管能力。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环境监测监管是必要条件。最核心的,就是要做到一个“准”字。技术是“抠”出蓝天的重要支撑,要充分运用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使得大气环境监测更加精准高效,为政府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

在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工作人员在自治区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平台上查看“乌-昌-石”区域空气质量情况。该平台全天24小时实时显示着全疆各地空气质量情况(资料图片)。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李行摄

  蓝天不靠“一刀切”

  在推进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环境整治工作过程中,新疆各地秉承一个理念,要的不是“一刀切”的蓝天,而是兼顾经济发展、彰显民生温度的蓝天。

  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工作,是一个“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改变”的过程。只有把啃骨头、化风险、打硬仗的功夫下在平时、用在日常,才能治出成效、治出长效。

  在监督帮扶中,有关部门为遇到问题的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帮助企业守牢达标排放的底线;优先将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减少入企检查频次,在一定时期内免除现场检查……一系列提升治理温度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能让投入资金落实减排的企业吃亏。

  企业要讲发展的。今年,新疆还将拓展环保绩效应用场景,综合运用金融、价格、财税、环保差异化管理等政策,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扶优汰劣,让环保投入高、绩效好的企业享受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同时,对环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业加强执法监管,对存在偷排、漏排、弄虚作假等主观恶意违法行为的企业依法依规处罚,提高违法的成本。(文/刘翔)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刘豪]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