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一粒种 一片田 一张网——新疆春耕现场折射农业强区建设强劲脉动
2025-03-25 16:09:34 石榴云/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琼博拉镇克其克博拉村种植大户丁永占看着无人机操作员操控着农业无人机,“用上新农机,一个小时能作业100多亩。”

  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巴海村温室大棚种植户梁成山运完蔬菜苗,“已经移栽了10亩莴笋,得再移栽5亩花菜。”

  ……

  “粮食产量476亿斤以上”,是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之一。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全区春播工作已由南向北陆续展开。截至目前,全区已播种农作物150余万亩,播种进度快于去年同期。在广袤的天山南北,春耕一线播下一粒种、深耕一片田、编织一张网,处处繁忙的生产场景,折射出推进农业强区建设的强劲脉动。

近日,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琼博拉镇克其克博拉村,无人机操作员操控着农业无人机。永海 摄

   播下一粒种 培新选优助增产

  小小一粒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眼下,轮台县阿克萨来乡月堂村育苗基地的鲜食玉米育苗大棚内,一盘盘玉米幼苗刚刚冒头,满眼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轮台县自然资源丰富、光照充足,发展鲜食玉米产业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潜力。2024年3月,随着“新疆鲜食玉米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及集成应用”项目启动,轮台县被确定为项目试点区域。

  如何让鲜食玉米好吃有营养,且早上市、卖个好价钱?

  “在新疆农业科学院鲜食玉米重点研发团队指导下,我们推广育苗移栽技术。”轮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滋林介绍,开春以来,该团队联合轮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技人员,深入田间,从挑选适配本地土壤、气候的玉米品种,到传授前沿育苗技术,再到讲解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为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

  “这一批鲜食玉米育苗4月初就能移栽了,大概在6月底成熟上市。6月上旬,我们还会进行复播玉米的育苗,争取秋季成熟上市再卖个好价钱。”轮台县阿克萨来乡月堂村种植户唐雪梅笑着说。

3月19日,在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兰州湾新村石墨烯大棚内,20万株辣椒苗、西红柿苗在技术人员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绿意盎然。图/玛纳斯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种苗培育是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更是春耕生产的关键。“今年,公司对棉花新品系进行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分析,并从中筛选出优质棉花新品种。目前,公司已生产棉种1000吨,每天销售棉种10吨左右,能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库车龟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阿比迪力木·艾克木说。

  库车龟兹种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棉花和小麦科研育种、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种业企业。今年,该公司申报了龟兹HZ-31和41两个品系,申请参加了国家新丰联合体早中熟组试验,通过多地区、多年份试验,为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接下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新品种研发力度,推动种业发展,为保障种子安全贡献力量。”阿比迪力木说。

  深耕一片田 七成农田变良田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3月17日,乌苏市九间楼乡七户地村202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运输车来回穿梭。“我们正在进行斗渠建设施工作业,整体进度已超90%,力争春播前全面竣工。”乌苏市九间楼乡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项目技术员王鹏飞说。

  2024年,乌苏市九间楼乡共实施1.8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4000余万元,施工方按照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生态良好的建设标准,以节水灌溉及节本增效技术,构建田、土、水、路、林一体化建设体系。

3月17日,乌苏市九间楼乡七户地村2024年高标准农田改造建设项目现场,挖掘机正在作业。图/乌苏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2025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事关现代农业进程。

  在叶城县夏合甫乡,12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将使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科技,提升农田管理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让更多农户享受到现代农业带来的红利。”叶城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国疆说。

  在福海县,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促使种粮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大量涌现。“粮食产量高不高,脚下这块田很重要。”3月20日,福海县齐干吉迭乡种植户王熙文说,他种了1000多亩小麦,高标准农田整治让田块利用率更高了,种田有了赚头。

  高标准农田建设正让更多粮田变良田。数据显示,新疆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989万亩,占永久基本农田的72.8%。

   编织一张网 “会种田”迈向“慧种田”

  从2月7日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到新疆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藏粮于技”,多次聚焦农业科技发展,强调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田间地头的管理必须依靠科学技术。3月19日,在伊宁市潘津镇苏拉宫村一片农田里,150余名种植大户、农机手正围着一台正在调试的播种机屏息凝神——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春耕动员,而是一场关乎玉米种植的“技术革命”。

  伊宁市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科长沙锋介绍,这是一台改装后的播种机,适用于40+70厘米宽窄行密植种植模式,是今年要推广的玉米种植新模式。农户们要学会如何调整行距和株距,为春耕生产提前做准备。今年,伊宁市计划推广3万亩,预计平均亩产增产5%至10%。

  采用“40+70厘米宽窄行密植精准调控技术”,相较于传统的50+50厘米等行距模式或40+60厘米不等行距模式,通风透光好,可以提升产量,且植株倒伏率显著降低。

3月初,阿瓦提县阿依巴格镇农机服务人员正在检修拖拉机。包良廷摄

  建设农业强区,利器在科技。如今,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化的种地新场景的出现,种地这一农民眼中的体力活,正变为“脑力活”。“从播种机到收割机,都得跟新的种植模式适配,学会了这些智能农机装备,才能提高产量。”潘津镇苏拉宫村种植大户兼农机手开沙尔·木合旦尔说。

  在和硕县苏哈特乡苏哈特村种植户唐明贵的地里,2台无人驾驶洋葱精量播种机来回穿梭,借助北斗定速导航,一次性完成铺膜、点种、覆土等工作;在伽师县和夏阿瓦提镇尕藏托格拉克村千亩高标准农田里,3台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机按照提前设定好的路线精准播种,完成下种、盖膜、铺设滴灌带、覆土等作业……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地,机器耕耘、“云端”种地、数字“管理”,数字春耕显现出新时代种地的不一样,给农业新质生产力按下了“快捷键”。

  继续阅读:

  让科技与种子一同扎根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责任编辑:何艳红]
用户评论
0/800
发表

最新评论:

已经到底了!

快关注一些石榴号,每天知晓最新时事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

石榴云新闻客户端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

营业执照注册号:12650000457601957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0500164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