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韩景敏(左)和杨芳展示用植物染料染成的丝巾。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邹懿摄影报道)“每次去南北疆采风,只要路边有没见过的植物,我都要采集一些它们的果实或者茎叶,也许就能发现一种新的颜色。”2月23日,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植物染色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韩景敏拿着刚用石榴皮染成的手帕说。
2月23日,韩景敏(右)给杨芳讲述各种植物染料所对应的颜色。
韩景敏是家族第三代从事染色技艺的传承者,她将新疆的染色植物,即石榴皮、核桃青皮、野生艾草、洋葱、红花等与传统植物染色结合,用新疆的染色植物为主要原料,研究出了具有新疆特色的植物染色技艺。
2月23日,韩景敏介绍染就黄色围巾的栀子果。
2月23日,韩景敏指导杨芳用植物染料扎染手帕。
植物染色是指利用大自然中自然生长的各种含有色素的植物提取色素,来对被染物进行染色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天然染料染色,同时在染色过程中不使用或极少使用化学助剂,对产品进行染色的一种工艺。
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郊青格达湖乡天山村的新疆植物染展览馆,近七年已经接待万余名小朋友研学,大家用韩景敏教的植物染色技艺,在各类织物上见证了无数次微小的化学反应带来的“色彩魔术”。
2月23日,韩景敏查看自己的手绘作品。
2月23日,韩景敏展示植物染色技艺制作的围巾。
不仅如此,家住附近的杨芳等天山村的一众姐妹,都跟随韩景敏学习了植物染色技艺,在研学团队来访多的时候来帮忙,令各自家庭增收不少。
2月23日,韩景敏喜欢在冬日静谧的午后思考和设计自己的作品。
2月23日,韩景敏观看曾获得的荣誉和称号。
自从获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韩景敏感觉责任更大了,想把自己的“赛道”拓宽一些。
目前,韩景敏和乌鲁木齐市其他区县的村子也在谈合作,计划挖掘与乡村相关的农文旅资源,建立融合体验基地,把她涉猎的染色、木艺、自然科普等都融入其中,让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和热爱传统文化,在新疆大地绘就更多的精彩新疆故事。
2月23日,韩景敏和杨芳展示植物染料的各种原料。
2月23日,韩景敏的工作室保存有她和学生制作的各类文创产品。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