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韩亮摄影报道)“制作桑皮纸塑,每一步都得拿捏准,就像跟老朋友对话,得走心。”3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福海路上的张国靖工作室,只见她正专注于桑皮纸塑作品的创作。将备好的纸浆填入模具,脱模后在成形作品上附上一层桑皮纸,静置、晾干、上色,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骆驼造型桑皮纸塑作品便在她手中诞生。展架上,大大小小、神态各异的纸塑作品琳琅满目,生动展现出浓郁的新疆风情。
3月13日,张国靖将泡好的纸浆填充进模具里。
在工作室里,记者还见到了张国靖的徒弟梅日古丽·艾合买提。这位来自乌鲁木齐的姑娘,对桑皮纸塑慕名已久,一年多前便来到这里拜师学艺。在学习期间,梅日古丽不仅潜心钻研技艺,还通过参与工作室的部分工作获得了一定收入。
3月13日,徒弟梅日古丽在制作桑皮纸塑作品。
张国靖自幼受母亲熏陶,对纸质手工艺品制作产生浓厚兴趣。这份热爱促使她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探索,最终将兴趣发展为职业。她不仅成为新疆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2022年成为乌鲁木齐市级纸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还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纸塑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月13日,张国靖为桑皮纸塑作品拍照,并上网销售。
谈及与桑皮纸的缘分,张国靖回忆道:“2004年,我在新疆国际大巴扎开店,销售新疆特色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一个南疆小伙子带着一卷纯手工制作的桑皮纸找到我,希望我帮忙售卖。淡黄色的桑皮纸,天然的色泽和独特的纤维肌理感,与新疆大地风貌完美契合,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当时,大众对纸张的认知多局限于写字、绘画等平面创作,而张国靖决定另辟蹊径。由于此前从事陶艺雕塑工作,她开始思考能否将桑皮纸转化为工艺品。经过长时间的调研、探索与实践,她成功将纸塑与桑皮纸结合,创作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桑皮纸塑作品。
3月13日,张国靖与徒弟分享制作桑皮纸塑作品的快乐。
在张国靖的工作室,一组名为《喀什老街》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这组作品还原了喀什老街热闹的烟火气息,老街城墙深黄色的夯土与桑皮纸颜色天然契合,无需额外加工。该作品在众多文创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还有一组《我爱我家》的桑皮纸塑作品,由多个人物肖像组成,人物身着民族特色服饰,或手捧新疆美食,或手持民族乐器载歌载舞,面部表情栩栩如生。这件作品在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赛时,斩获百花奖银奖。
张国靖制作的《喀什老街》桑皮纸塑作品。(张国靖提供)
张国靖制作的《我爱我家》桑皮纸塑作品。(张国靖提供)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纸塑和新疆风土人情,张国靖于2005年成立新疆西域神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公司开发、生产、销售的以新疆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连续多年入选“新疆礼物”,部分产品还远销北京、上海、香港、台湾等地,并走出国门,销往日本。
2024年8月3日,张国靖在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举办的第二届城市艺术节上,为游客介绍桑皮纸塑作品。
在桑皮纸塑作品创作过程中,张国靖不断探索如何让这项技艺更好地传承,同时借助这一独特技艺大力宣传新疆文化。她深知,每一件桑皮纸塑作品都是新疆文化的生动载体,从最初的创意构思,到精心挑选桑皮纸,再到一步步细致入微的制作,都承载着她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3月13日,张国靖为徒弟教授桑皮纸塑制作技巧。
为了让更多人领略到新疆文化的魅力,张国靖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将新疆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特色美食等元素巧妙融入纸塑作品中。她通过社交媒体、文化展览、艺术交流活动等多种渠道,展示自己的桑皮纸塑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桑皮纸塑,感受新疆文化的独特韵味。许多游客在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后,对新疆充满了向往,无形之中,桑皮纸塑成为宣传新疆的一张亮丽名片。
3月13日,张国靖(右)直播为网友推荐桑皮纸塑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不仅如此,张国靖还积极投身于非遗传承工作,开展纸塑制作培训课程,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热爱纸塑艺术的年轻人。像梅日古丽·艾合买提这样的徒弟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不断成长。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更多桑皮纸塑传承人,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持续为宣传新疆文化贡献力量 ,让新疆文化借助纸塑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3月13日,张国靖与徒弟制作短视频,便于在网上推广桑皮纸塑作品。
对于未来,张国靖充满期待:“纯手工制作的桑皮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桑皮纸塑也入选了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希望通过努力,让这两项非遗走得更远。接下来,我打算开发桑皮纸衍生文创产品,让非遗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同时,继续拓展和挖掘新疆民族特色和民俗文化,将目光瞄准国内外市场,用纸塑作品向世界展示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