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李华进行描图创作。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韩亮摄影报道)3月15日,一个春日阳光暖煦的午后,记者踏入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格林威治城内的隐鹿画坊,这里是乌鲁木齐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掐丝珐琅技艺传承人、新疆工艺美术大师李华的艺术天地。
画坊内,琳琅满目的掐丝珐琅画便映入眼帘,色彩绚丽,精美绝伦。李华正在专注创作,见到记者,便放下手中工具,聊起她和掐丝珐琅画的不解之缘。“2003年,刚大学毕业的我在一场展会与它初遇,那五彩斑斓的色彩、细腻精致的工艺,一下就击中了我。从那时起,我就决心深入探寻这门艺术。”李华眼中满是热忱。为此,她不远千里奔赴河北沧州,拜在景泰蓝工艺非遗传承人张雅军门下,先后持续学习了四年。
3月15日,市民在李华工作室拍摄掐丝珐琅画作品。
李华制作的掐丝珐琅画作品《达坂城的姑娘》。(3月15日摄)
掐丝珐琅技艺历史悠久,元代就已出现,在明朝景泰年间达到技艺巅峰,它以金丝或铜丝为骨勾勒轮廓,填充珐琅釉,工序复杂,2006年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李华钻研的掐丝珐琅画,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的创新,虽省去部分工序,但保留了掐丝、点蓝等核心工艺,让这门艺术以新形式呈现。
学艺归来的李华回到新疆,创立隐鹿画坊,开启创作征程。谈及创作灵感,李华兴奋地说:“新疆就是我的灵感宝库,这里有广袤无垠的沙漠、坚韧不拔的胡杨、热闹的民俗,给了我无尽创作素材。”为创作沙漠系列,她亲赴库木塔格沙漠,带回纯净细沙融入作品,逼真呈现沙漠景观。她的作品题材丰富,像《喀什古城》《丰收之舞》等,风格多变,斩获诸多奖项,其中《喀什古城》荣获2017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新疆独特的地域文化,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她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上绚丽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融入掐丝珐琅画,也把哈萨克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场景以独特的掐丝工艺呈现出来。“我尝试将油画、工笔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技法融入掐丝珐琅画,还把它呈现在不同材质上,让传统艺术更贴合现代审美。”李华说。
3月15日,李华为学生教授掐丝技巧。
3月15日,李华的学生进行点蓝工艺。
3月11日,李华在乌鲁木齐市第3小学进行非遗进校园活动。受访者供图
“非遗不能只藏在深闺,要让更多人了解、喜爱。”她深知新疆这片土地上多元的民族文化与掐丝珐琅技艺结合所产生的魅力。为此,她在工作室定期举办培训班,并毫无保留地为各民族学员传授技艺,让他们将这门手艺与本民族文化融合传承。李华还通过网络平台分享制作过程,吸引众多年轻人学习。同时,她积极探索掐丝珐琅技艺在现代饰品、家居装饰中的应用,设计出带有新疆特色元素如艾德莱斯绸纹理、热瓦普造型的掐丝珐琅饰品,以及融入新疆自然风光的家居装饰品,让传统工艺走进日常生活。
在李华的不懈努力下,掐丝珐琅画这门古老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在国内外展览、文化交流活动中大放异彩。新疆的雪山、草原、戈壁,还有能歌善舞的各族人民,都成为她作品中的灵动元素,向世界展示着新疆的独特魅力。她用热爱与坚守,为掐丝珐琅画传承创新铺就道路,让这颗非遗明珠在新疆大地愈发璀璨,也让新疆的文化符号随着这门古老技艺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 。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最新评论: